播音与主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大类:广播影视类
专业代码:760201
基本学制:三年
播音与主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门类:播音与主持 专业代码:760201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能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技能文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数字素养、职业道德,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较强的就业创业能力和学习能力,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
具备职业综合素质和行动能力,面向广播、电视、电影和录音制作行业以及文化艺术行业的 播音员、节目主持人、社会文化活动服务人员等职业,能够从事新闻播音、配音、讲解、节目主持、少儿艺术培训等工作的技能人才。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毕业时应在以下方面达到规定要求:
(一) 思想道德方面
1.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深厚的爱国情感和中华民族自豪感;
2.掌握与本专业对应职业活动相关的国家法律、行业规定,掌握绿色生产、环境保护、安全防护、质量管理等相关知识与技能,了解相关行业文化,具有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遵守职业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具备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二) 专业素质方面
1.掌握支撑本专业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必备的语文、历史、数学、外语(英语等)、信息技术等文化基础知识,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具备职业生涯规划能力;
2.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沟通合作能力,具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
3.掌握新闻播音、节目主持方面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
4.掌握表达稿件的技术技能,初步具备不同类型文学稿件和配音稿件的表达能力;
5.具备广播、电视、新媒体新闻的初步播音能力;
6.具备网络视听节目主持和制作的初步能力;
7.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具有适应本行业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需求的基本数字技能;
(三) 职业素养方面
1.具有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具备与本专业职业发展相适应的劳动素养,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
三、培养方式
(一)培养模式
1.实行“2+1”人才培养模式。第一个“2”指专业基础课和必修课安排在一、二年级完成;第二个“1”指三年级进行专业实训。
2.分类指导、因材施教。按照学生的不同兴趣、不同条件设置不同方向,根据不同的方向安排课程和实训内容。进一步拓宽学生视野,提高专业能力。
3.校企联合共同培养。增加校外实习基地数量和类型,联合电台、电视台、网络媒体、各类文化产业公司,开展多种纵向横向的的学习交流活动,给学生创造专业实践环境和与专业相关的各种岗位的实践机会和氛围。
(二)培养途径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案例式、互动式、启发式、参与式、探究式等方法为主开展理论教学;通过设置独立和非独立的实践课程以及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例如在专业实训中分为专业实操、广播电视综合实践、全媒体工作室实践等内容,有重点地对学生进行训练。
2.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建立通识教育平台、专业基础教育平台、专业教育平台、集中实践教学平台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其中专业必修课开设语音与发声、播音主持创作基础、即兴口语表达、文艺作品演播等多门课程。同时,鼓励和指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相关专业竞赛活动。
3.专业与职业相结合。鼓励学生参加职业训练、行业水平认证考试等。有重点地安排相应的课程,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三)考核方式
1.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注重学习过程,从考勤、课堂表现、作业完成等方面考查学生的平时学习情况;期末考试综合考查学生学习效果。
2.知识考核和能力考核相结合。形式包括考试、考查和作品分析等,重点考查学生的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课内成绩与课外成绩相结合。根据学生学科竞赛成绩、职业资格和水平考试成绩给予奖励学分。
四、学制及招生对象
学制:三年
招生对象:初中毕业生
五、基础学科
中职语文、中职数学、中职英语、信息技术、体育与健康、艺术、
劳动教育等。
六、主要课程
(1)专业基础课程
一般设置 4 门。包括:广播电视基础、表演基础、基础写作、形体等。
(2)专业核心课程
一般设置 6 门。包括:语音与发声、播音创作基础、即兴口语表达、文艺作品演播、新闻播音、节目主持艺术等。
7、课程和学时安排
课程类别 | 课程名称 | 学时 | 课程内容简介 |
公共基础课 | 思想政治 | 96 | 包含职业道德与法律、哲学与人生、经济政治与社会,助学生树正确三观与职业操守 |
公共基础课 | 语文 | 192 | 涵盖古代、现代文学阅读分析及写作训练,提升语言文字运用与文学素养 |
公共基础课 | 历史 | 48 | 学习中国史、世界史关键时期与事件,拓宽文化视野 |
公共基础课 | 数学 | 96 | 涉及基础代数、几何知识,培养逻辑思维 |
公共基础课 | 英语 | 96 | 注重日常交流与专业术语学习,提升英语综合能力 |
公共基础课 | 信息技术 | 96 | 学习计算机基础、办公软件及多媒体技术 |
公共基础课 | 体育与健康 | 144 | 开展田径、球类、体操项目并传授健康知识 |
公共基础课 | 艺术 | 48 | 介绍音乐、美术等艺术形式,提升艺术鉴赏力 |
公共基础课 | 劳动教育 | 48 | 组织校园劳动实践与校外劳动体验 |
专业基础课 | 广播电视基础 | 72 | 讲解广播电视行业发展、现状及节目制作流程 |
专业基础课 | 表演基础 | 72 | 进行解放天性训练与小品表演,培养表演及舞台表现力 |
专业基础课 | 基础写作 | 72 | 训练新闻稿、主持词、节目策划文案写作 |
专业基础课 | 形体课程(如形体训练、舞蹈基础) | 144 | 开展体态塑造与舞蹈基本功学习,提升肢体协调性与舞台仪态 |
专业核心课 | 语音发声 | 144 | 教授普通话发音、发声技巧与嗓音保护知识 |
专业核心课 | 播音创作基础 | 144 | 学习稿件播读、播音语气把握及情感表达技巧 |
专业核心课 | 即兴口语表达 | 144 | 开展即兴演讲、话题讨论与现场应变训练 |
专业核心课 | 文艺作品演播 | 144 | 进行诗歌、散文、小说等文艺作品朗诵演播技巧训练 |
专业核心课 | 新闻播音 | 144 | 学习新闻播音规范及各类节目主持技巧与流程 |
专业核心课 | 节目主持艺术 | 144 | 了解生活服务节目的形态和主持风格, 初步掌握生活服务节目的主持技能。
|
八、修业年限
本专业基本学制为三年。
九、毕业条件
学生在规定的修业年限内,完成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学习内容,成绩合格,准予毕业,颁发毕业证书。